清空记录
历史记录
取消
清空记录
历史记录
工匠是一种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
机器代替了手工,
传承下来的是严谨的自我要求和不断突破自我的精神。
浮躁的世风之下,是他们一丝不苟、专注耐心、以追求**的态度为行业奉献***的产品和服务,他们戮力同心坚持着这个时代的工匠精神。
他是德国服装业*高级别荣誉证书的获得者,他是Brisay的创始人之一,他曾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执掌以色列Bagir国际服装公司的生产和技术……辗转多国,2001年他*终选择在米兰体育扎根,为中国整烫设备跻身国际先进行列立下汗马功劳,他就是服装届的“泰斗人物”——Max Brinkmann。
虽然年过八旬,已退居二线,但只要拿起心爱的熨斗,Max就会显得格外开心。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凭着这份情怀、执着、坚守与责任,Max用他在服装及整烫设备行业的七十二年从业经历阐述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工匠精神”。
《赛尔缝制设备》:Max先生,您好!请您简单介绍一下您的个人从业经历。
Max:谢谢赛尔传媒对威士以及我本人的关注。我出生在德国,十四岁开始做裁缝学徒,学习制衣技术,三年后获得初级证书。五年后,成为一名Master,也就是中国俗称的“师傅”。二十四岁那年,在两千多人的竞技考试中,我获得了Tailor Master License 证书,这是当时德国服装业*高级别的执业证书。
在德国工作期间,我曾在几家德国**品牌的服装企业担任质量控制经理。1972年,我进入法国Laniniere de Picadie 公司,主要负责粘合衬等辅料产品的开发以及欧洲客户的服务工作,我在那里工作了十年。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手工艺逐渐无法满足顾客对服装制作与设计的要求。我在从事服装设计与样式制作的过程中,偶然发现整烫这道工序对于服装的整体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于是,我辞去了服装公司的高薪工作,与朋友在德国创立了Brisay公司,开发和生产蒸烫及后整理设备。我本人专注于模具制造、销售及服务工作。1988年,我离开Brisay公司,前往以色列Bagir国际服装公司,重返服装行业,任该公司技术和质量总监,为Bagir公司建立了当时在国际上具有**水平的生产模式。在以色列工作四年后,受德国Lioyd Textile Bremen服装公司委托前往中国昆山组建合资公司。1995年,阔别Brisay七年之后,我再一次踏入我热爱的服装机械行业,进入德国Indupress公司,设计开发模具,同时负责部分销售工作。随后,我又转入美国霍夫曼公司工作。1999年,我被日本直本公司聘为高级顾问,负责机器设计和模具开发工作。
2000年在美国亚历山大展览会上,我认识了现在的老板——上海威士董事长吕立毅先生。我看到了这位东方人对事业执著的信念和他身后国家所具有的巨大的发展潜力。2001年10月,我来到了上海,开始担任上海威士高级顾问,一直到现在。
《赛尔缝制设备》:请问在您从业生涯中,对于亲自设计的产品或参与的项目工程,让您感到满意的有哪些?这其中有哪些让您难忘的故事或经历?
Max:做服装讲究“三分做工,七分烫工”。在我来威士之前,中国中**整烫设备市场基本都被德国、意大利等国外品牌所占据,市场占有率达到70%以上。当时的威士不缺装备,也不缺技术人才,缺的是对服装工艺以及用户需求的了解。吕立毅先生邀请我加入威士团队,正是意识到了这一点。进入威士公司后,我主要负责带领团队学习服装工艺,拜访客户,了解客户需求,改进原有产品。其中,*重要的内容是根据客户要求,进行模具量身定制。这种全新的服务方式,让威士彻底颠覆了国内整烫设备的市场格局。只用了四年时间,威士整烫设备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就达到70%左右。
从众多产品中选出*满意的是很难的,因为每一个产品都倾注了威士团队的心血。而在项目工程方面,比如大杨创世、报喜鸟、墨西哥和加拿大的西服整烫项目等都是威士人引以为傲的成就。在威士工作期间,我前后去了近20个国家和地区,很荣幸地见证了威士的崛起和国际化进程。
《赛尔缝制设备》:今年我们品牌评选的关键词之一是“匠心”,可能每个人对于匠心的理解都不同。请问您是怎么理解“匠心”两个字的含义?
Max:在德语中并没有类似“工匠”或者“匠心”这样的词汇。我本人有比较长的工作经历,从职业、专业的角度来理解“匠心”。我认为“匠心”就是: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首先要热爱这个行业,热爱这份工作,只有具备***的工作热情,才能心无旁骛地去做这份工作,做到客户和自己满意。“专业”的前提是“专注”,专注于自己的领域才能精益求精。
《赛尔缝制设备》:众所周知,近几年来市场整体经济低迷,同时受“互联网+”、智能制造等新因素的影响,制衣行业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竞争愈发激烈。您认为在当今变化的环境中,设备企业应该变通和坚守的分别是什么?
Max:的确,市场的变化给行业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但我们发现很多**的企业并没有在困难面前退缩,各大缝制设备企业依然在不断地努力,专注研发、创新,随着行业环境的变化,企业应该紧跟发展潮流,借助科技平台,打造真正属于企业自己的品牌。但我们更应坚持一点:无论环境怎么变化,作为设备企业不变的应该是:认真倾听客户心声,真正了解客户需求,然后把客户的需求变成产品,甚至超出客户的需求,这样才能把产品做好,把品牌做强。